1986年,一架軍用直升機盤旋在切車諾比核電站上空,數天前,這裡的四號反應堆發生了劇烈爆炸,釀成了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
烏克蘭切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現場的鳥瞰圖,拍攝於1986年5月,這裡在不久前的4月26日發生了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從照片上可以看出,四號反應堆的煙囪底部已經損毀,而距離四號反應堆相當近的三號反應堆在2000年12月6日才停止運作。
切車諾比核電站爆炸事故後的維修工作現場,拍攝於1986年10月1日,距離當時的事故已經有5個多月了。根據官方公佈的資料,有近324萬名烏克蘭人受到此次事故的輻射影響,而事故造成的輻射雲更是擴散到了整個歐洲地區。
切車諾比核電站發生爆炸後倒塌的屋頂(部分),照片是1991年10月13日某媒體在參訪核電站設施時拍攝的。
負責撲救切車諾比事故火災的普裡皮亞消防隊隊長利奧尼德‧捷利亞特尼科夫中校正在事故發生後進行指揮,他所指的正是此次事故中嚴重受損的四號反應堆,該反應堆如今已經被混凝土石棺封死。當年36歲的捷利亞特尼科夫中校由於受到嚴重的核輻射而入院治療兩個月,同時獲得政府的兩次嘉獎。
切車諾比核電站爆炸事故後的維修工作現場,拍攝於1986年8月5日。
一名庫爾恰托夫核能研究院的工人在切車諾比核電站發生爆炸的反應堆內部,外面正在進行水泥施工,施工完成後,這裡將會是一片黑暗。拍攝於1989年9月15日,爆炸事故發生三年後。
一名工人正在切車諾比核電站的第一和第二號動力組的機房內檢測周圍的輻射水準,拍攝於1986年6月5日。
切車諾比核電站附近的一個受到嚴重輻射的“車輛墓地”,拍攝於2000年11月10日。1986年4月26日切車諾比核電站發生爆炸事故後,蘇聯軍方一共投入了1350台軍用直升機、運輸車、推土機、油罐車、消防車和救護車進行救援和善後,這些車輛隨後因為輻射而全部報廢。
一名庫爾恰托夫核能研究院的工人在切車諾比核電站四號反應堆的操作室中,此時該反應堆已經被“石棺”覆蓋。拍攝於1989年9月15日,爆炸事故發生三年後。
拍攝於1986年5月,波蘭華沙衛生所的護士正在為一名3歲的小女孩注射碘液,這是在切車諾比核事故發生後,當地政府為了防止人民可能出現的核輻射症狀所採取的保護措施。
拍攝於1986年10月,幾輛卡車正在把混凝土傾倒在切車諾比核電站四號反應堆旁,用以建設防止核洩漏的的石棺。
拍攝於1996年3月11日,烏克蘭科學院院士維亞切斯拉夫‧科諾瓦洛夫手裡拿著一隻發生基因突變的小馬標本。科諾瓦洛夫一直在研究切車諾比核電站發生爆炸後附近地區所出現的生物突變情況。1988年,科諾瓦洛夫從蘇聯地區帶回許多野生動物在切車諾比核事故中被輻射後的真實照片,大家被所看到的一切震驚了,這難道就是總統米哈伊爾‧戈巴契夫帶給這個國家的麼?隨後,科諾瓦洛夫給這只小馬起名為“戈巴契夫小馬”。
一座列寧的雕像孤獨地矗立在切車諾比核電站附近的普裡皮亞季河公園中,該地區在發生核事故之後被遺棄。拍攝於2006年1月29日。
切車諾比核電站遠景,拍攝於2006年4月26日。
切車諾比核電站內第一能量模組控制台上的顯示器,螢幕上所顯示的是最近的一次核燃料裝卸情況,拍攝於2006年11月30日。
一隻烏鴉正在一塊警示牌上伸展翅膀。該地臨近白俄羅斯的Babchin村,位於切車諾比核事故輻射區內(方圓30公里),警示牌上所寫的“輻射危險區”,拍攝於2009年12月23日。
烏克蘭Rudniya地區學校內小學生們正在安全演習中練習佩戴紗布口罩,此處在切車諾比核事故污染帶之外,拍攝於2006年4月3日。
2006年4月13日拍攝於切車諾比核電站附近,可以看到,當年的核事故已經使烏克蘭的普裡皮亞季鎮變成了一座空空的“鬼城”。
切車諾比核電站附近的摩天輪。
普裡皮亞季鎮裡的一座廢棄醫院裡的育嬰房,在切車諾比核事故發生之後,鎮上的4.7萬居民全部被撤離,而此地也被列為禁區。
鬼城——烏克蘭普裡皮亞季。
拍攝於2010年9月16日,在切車諾比核電站被毀的第四反應堆旁(已被石棺封死),一位導遊正在用手裡的“蓋革計數器”對周圍的核輻射量進行測量,數字顯示,該地的輻射量是正常數值的37倍。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人參觀切車諾比核電站,這裡曾經發生過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核電站周圍30公里的區域內至今仍無人居住。
67歲的納斯塔西婭‧瓦西裡愛娃在烏克蘭Rudnya村自己的家中失聲痛哭,該地區距離切車諾比核電站45公里,在當年的核事故中遭到巨大破壞,數十個村莊如今空空如也,雖然這裡的居民們在災難發生後被緊急疏散,同時當局也發佈了輻射警告,但多年後還是有許多人執意要回到自己的老家看一看,畢竟他們在他鄉的生活並不容易。照片拍攝於2006年4月3日。
一名烏克蘭人和一隻狗走在切車諾比地區“鬼城”的街道上,拍攝於2006年4月13日。
一所被遺棄的房子矗立在空蕩蕩的Redkovka村莊中,此地距離切車諾比核電站35公里。
切車諾比核電站附近的Babchin村(白俄羅斯境內),一頭狼正在樹叢中遊弋,拍攝於2008年2月1日。1986年切車諾比核事故之後,由於人類被全部疏散,同時建起了隔離區,雖然區域內的輻射非常高,但野生動物們仍然可以“繁衍生息”。
一位男士正在Slavutich的切車諾比受害者紀念碑前點蠟燭,此處距離事故發生區約50公里,曾經生活著許多核電站的員工。拍攝於2009年4月25日晚上的紀念儀式。
切車諾比核電站工人的照片,1986年核事故發生後在基輔的切車諾比博物館展出,拍攝於2006年4月18日。
切車諾比核電站四號反應堆近距離照片,左下角是切車諾比紀念碑。
一名工人正在操作鑽孔機在石棺底部對其進行測試,該石棺覆蓋在切車諾比核電站的四號反應堆上。
切車諾比核電站四號反應堆內部的機械控制室,拍攝於2000年11月10日,此時蓋革計數器所測量到的核輻射量為80000微倫琴一個小時,是安全數值的16000倍。
切車諾比核電站的一名員工在四號反應堆的控制室中,拍攝於2011年2月24日。
普裡皮亞季一座建築物上的塗鴉,切車諾比核事故將這個城鎮變成了一座“鬼城”。
普裡皮亞季一座建築的內部。
一位男士站在他之前位於Lomysh村的房子中,這個村莊位於白俄羅斯東南部的明斯克,在切車諾比核事故中被摧毀。
9歲的阿尼亞‧薩維諾克正在Strakholissya村的家中玩耍,該地區剛好位於切車諾比核事故禁閉區之外,據醫生的介紹,阿尼亞‧薩維諾克在出生時核輻射對她的身體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俄羅斯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一位女士正從當地消防局的環境資訊牌前走過,上面顯示了當地的時間、溫度和輻射量等資料。
年僅8歲的烏克蘭小女孩維卡‧切爾溫斯卡正在飽受癌症的折磨,她正和母親一起在基輔的一家醫院中進行治療,照片拍攝於2006年4月18日。世界綠色和平組織在2006年發佈的報告中指出,超過9萬人由於切車諾比核事故引發癌症而致死,而聯合國之前對此的預測資料只有4000人,兩組資料所存在的巨大差距說明這場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核事故對人類所造成的影響至今未有定論,即便這場災難已經過去了整整25年!
- Mar 30 Wed 2011 11:23
車諾比事件回顧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